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45章 變亂

關燈
何敬真帶著哭紅的眉眼從假戲中抽身時,周師兄正為他抵擋一陣迎頭大浪。浪頭擺明了是沖他來的,門閥們聯合起來,擼袖子捏腕子,威脅,要皇帝嚴辦這個殺了人的兇犯,還趙家一個清白,給門閥一個公道!

呂相說的不錯,陷阱中的老虎比山林中的老虎兇多了。門閥集四五百年蓄積的拼死一搏,可不似他們在朝堂上表現出來的那樣“溫良恭儉讓”,那是摧山倒海,必置對方於死地的徹底反叛!

當然,反叛不能這麽光身露體地說出去,旗號得有,口號得有,都得十足堂皇。從古至今,用到濫了都還好用的也就只有那麽一個——清君側。響亮吧?三個字裏頭那麽多的情非得已:反叛是不得已呀,不是我們吃飽了撐的想反的,實在是帝王身邊有了奸邪小人,不清不行,不清江山就要被小人顛倒了,這麽一倒,如何向天下萬民交代?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?反叛成了,清了君側,捎帶腳的,把“君”也一道“清”了,反正一亂起來刀啊箭啊什麽的,準頭也沒了,清完一看——喲喝!皇帝“完菜”了!扶個七八歲的黃口小兒上去繼替。好了,以前的好日子又回來了,不錯吧。

反叛不成,被皇帝夷家滅族了也能落個好名聲,死這麽些人都是為了皇帝好,人家不領情,硬要殺滅結夥成群“清君側”的,他們也沒辦法。沒有功勞,苦勞總該有吧。名聲好聽吧。

趙相在正式殺到大殿上來“清君側”之前,已布了無數後招。隆佑九年四月初九,青州饒龍關守將李恒反,開關防迎蜀羌軍入關。四月十三日,青州富平守將範博彥反,開城門讓蜀羌軍長驅直入,富平知縣王安中、縣丞張玨等十三人倉促組織抵抗,不敵,寧死不降,悉數被誅。四月二十,蜀羌軍連破仙女關、柔遠、靈平,直逼周朝都城留陽。定遠將軍梁衍邦統兵十萬於涇原阻擊蜀羌二十萬大軍,這仗打得相當頑強,也相當艱苦。苦在了“一軍危急,他軍不救”上,苦在了“糧草已盡,後援終不至”上,苦在了內部的反叛上。一名校官策反了手底下的兵卒,蜀羌軍攻周軍左翼時,他把自己手下全部拉走,空出偌大一個空子讓敵軍鉆,蜀羌軍從這空子切進來,直撲中軍,梁衍邦陷入重圍,苦戰力敵,從戰馬上墜下後,還操白刃剁了百十名敵卒,身中三十多刀,死時尚且怒目圓睜,直立不倒。蜀羌兵士被嚇裂了膽,竟不敢上前查驗死活。

一代名將身殞陣前,壯烈殉國,消息傳至都城留陽,朝堂巨震。那時再去看這朝堂,真能看到百樣人心。禦史中丞張中行,言官之首,平日裏最是能噴,滿嘴的仁義道德、家國大義,“雜毛鳥兒”裏的翹楚,到了這會子卻又慫得最快,什麽都不想就想著逃,領著一班人跪請皇帝遷都。遷往哪呢?遷到汴州中部的回牛嶺,那兒關山重重,易守難攻,做縮頭烏龜的烏龜殼子再合適不過,若是時局不好,縮個十年八年不成問題。至於剩下這些個州縣是否落入敵手,百姓橫遭兵禍後何以存身,他是不管的,也管不著,人家現在一門心思就想把自己弄出這危城。身為言官之首,皇帝不走他也不好走,幹脆邀上皇帝一塊兒走。他說:陛下,大亂將至,不如暫避敵鋒於回牛嶺,待風波稍定再議後事。這就是說,請皇帝快著點兒,要逃趕緊的,保命要緊,留得青山在,不愁沒柴燒。皇帝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:“大亂不至,何以見人心。”。

若是聰明人,聽到皇帝這句話就該打住了。裏邊三四層意思,頭層就是“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”,非得大亂不能逼出你們真面目;二層是“大亂已至,還想著跑,你也夠可以的!”;三層是“我還沒玩完呢,你就想著棄我而去了,好樣的。”;四層是“你怎麽知道這都城必定陷落?別是這出亂子裏,也有你一腿吧?”。可惜了了,禦史中丞天天想著怎麽參別人參得漂亮,怎麽在“參”與“不參”之間撈點兒好處,他修的是言辭學,沒學過“厚黑”,豆腐腦子裏盛滿了豆腐花,竟連頭層意思都沒聽出來,還一個勁兒地端著張“臣為江山社稷、為天下萬民”的嘴臉,求皇帝遷都。皇帝用狹長的丹鳳眼掃了掃他,輕描淡寫地說:“天子守國門,君王死社稷。卿若不願與朕共死,那就出城去吧。賞卿一千兩銀子做盤費,回牛嶺離此地七百裏,去趟不易,卿可先退,回家備行裝上路。”

這下即便是豆腐花腦子也聽出不對來了。張中行磕頭如搗蒜,哀道:“臣一言一辭均是為天下計,為萬民計!陛下若不願納諫,臣必當誓死追隨!”。這“見風舵”轉得夠快的,請遷都是為天下、為萬民,留下死守也是為天下、為萬民。當皇帝傻呀!

天子喜怒不形於色,當即讓禁軍“送”禦史中丞回家準備“上路”。此“上路”非彼“上路”,皇帝讓上路,那就只能上“黃泉路”了。

發落完一個帶頭嚷嚷著要遷都的,皇帝對百官說:眾卿家從明日起不必上朝,在家閉牢門戶,非經傳召不得走動。

這話裏頭也有三四層意思:頭層是“都城打從明天起戒嚴了,都縮回自家殼裏去,別在街面上亂跑,也別往誰誰家裏頭瞎跑,不然,刀劍無眼,不定跑著跑著就跑黃泉路上去了。”。二層是“我連朝也不用你們上了,安心貓著,城在人在,城亡了,大家一起玩完也就完了,誰也別想‘獨善其身’!”。三層是“我只見我想見的,其餘人等都乖著點兒,沒事別亂寫信玩兒。”。四層是“就這還號稱‘文武百官’呢,關鍵時刻有幾人真正得用?都等著看好戲?那就好好看吧!”

整個朝堂,也就那麽幾個人真正聽分明了。其餘人等不是聽懂的,是看懂的。他們見皇帝一張臉雲淡風輕,半點不見城破國亡的悲或亂,倒像是要借這大亂做個局,把什麽一網打盡的模樣。原本要跟著反,或是急著做個內應好撈點兒資本的人,這時心裏開始拔河了。

皇帝一道詔令下去,號令四境集結兵力,急赴都城“勤王”。

何敬真接到都城有險的急報時,蜀羌軍已經逼至離留陽不足兩日路程的天水城。他走得急,只來得及寫一封信留給那巫神,要他先回西南去,亂世裏哪都不安全,不如回到相對安寧的西南。他要他在西南等他,說“山水有相逢”,待天下大定了,他一定歸返西南,把兩人之間所有算得清算不清的通通算清白。

這叫“緩兵”還是叫“立約”呢?

巫神站在人去屋空的營房內讀信,薄薄一頁紙,拈在手上一點分量都沒有,真像是“緩兵”,可何敬真是重然諾的人,輕易不吐口,一旦有所誓,便是死也會踐約的。

姑且算是“立約”吧。

然,這樣的“約”是不能細想的。一細想,裏邊凈是算計。明面裏是要那巫神回西南等他,潛藏在底下的意思呢?要他回去牽制住蜀與羌,扼住蜀羌軍西入周朝的門戶,別讓後續的增援與後梁李天澤屯在楚水邊上的十萬人馬接上頭。

真是用心良苦。

“天下太平,萬物安寧”當真值得他這樣鞠躬盡瘁?

要問的人已經遠在幾百裏之外了,巫神只能把薄薄一紙然諾收好,在空無一人的營房裏坐一會兒。坐到天色轉暗他才立起身,走到窗前瞇起眼望向東方。東方有無數青峰。青峰之巔,層雲密布。起風了。像是要變天。

那個時候,何敬真正在變了的天候中急行軍。為了抄近路,挑的小道走,天候一變,暴雨如註,一千多兵士被豪雨澆得眼都睜不開,走一步滑一跤,走得踉踉蹌蹌,半爬半摸地往前行進,想“急行”是“急行”不來了,只能稍稍放緩,等這陣變天過去再說。好在是場急雨,來的快收的也快,一刻以後天又放晴了。漏下的進度還得補,全員停下草草啃幾口幹糧,稍事休整,又開始急行軍。一夜過去,終於搶在蜀羌軍之前進了都城留陽。

這時城裏早戒嚴了,進出都不易,他們這一千多人差點就進不去城門。多虧當時守城門的是位舊識,認得他,且皇帝私底下有令,對此人不設限,就開城門放了他進來。兩邊隨口聊了幾句,他才知道形勢遠比設想的要嚴峻。梁衍邦戰死,沈舟被李天澤困在了閩江口,楊鎮還在蔚州戰場苦戰,章達領著二十萬兵馬從汴州往北穿關山入留陽,最快也要七八日。相較目前危如累卵的軍情,那可是遠水。目前趕來勤王的這些個人馬,人數少不說,還良莠不齊,拉出去和人家幹一架,說不定扯後腿的比正經打架的還多。

那禁軍呢?禁軍更要命!周朝的禁軍有個很嚴重的問題——吃空餉,登記在冊的明明有那麽些人,養兵千日,養的也是那麽些人,到真正出了事要用,一查,謔!都是空的!都城四萬五的禁軍,最後拉出來能有三萬人沒有都是個問題。且,這些人平時都在王公大臣家裏呆著,等於是王公大臣們養熟了的家奴(也等於是王公大臣們讓朝廷出錢替他們養家奴),讓他們出城迎敵,他們還你個“吾乃某某家生奴才,進出還得聽主子的。”。你待如何?還不是幹瞪眼!

那還剩下些啥?守九門的城防,在皇城各處站崗樓的,皇城內巡邏值更的,加起來有一萬沒有?最要命的是這些人壓根兒沒正經上過戰場!見了飛矢如蝗、血流漂櫓,即便沒有當場嚇尿,進退配合估計也夠嗆。歸裏包堆,一座都城裏真正得用的人手不到四萬,蜀羌軍可是號稱二十萬,加上糾集起來的各路叛軍,不論是數量上還是戰力上,都足以把這不到四萬的烏合之眾碾軋數遍有餘!皇帝那頭倒是看得開,也不做認真布置,姜太公釣魚的架勢,誰愛來就來吧,攻得下來你就拿走,無所謂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